台灣眾多美食當中,又以各樣夜市小吃聞名亞洲,但隨著近年屢爆食安問題,許多業者為了壓低成本、或是為了延長保存期限、增加產品口感,開始使用非法原料、添加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成分,導致民眾人心惶惶,而日前《微信─名醫養生》,則替民眾彙整了「6大經常使用添加物的食物」,有助於民眾辨別。
3.加工肉製品:
通常罐頭這類加工後的肉製品,為了增添口感都會加入肥肉、澱粉,讓其營養價值大大減低,此外,火腿、香腸、臘肉在醃製的過程中,蛋白質會分解產生胺類物質,與食物本身的硝酸鹽結合後產生致癌物亞硝胺,經常吃恐易增加罹癌風險。
4.還原果汁:
市售果汁飲料大多僅含10%到20%的原汁,其餘多以水、糖、人工香料、色素製作寶寶副食品而成,營養價值相當寶寶粥有限,還有可能導致肥胖。
當小寶貝剛開始接觸寶寶副食品的時候,這時候的副食品還是比較稀,水分含量較高,所以容易從嘴角流出來,但不太表寶貝不喜歡這個寶寶副食品唷,只是他還在適應用湯匙吃東西,也會鞭笞在邊感受食物的味道,速度可能會慢一點,建議可以準備一件圍兜兜圍在寶貝的頸部,就不會滴的到處都是了唷!這時候媽咪也要耐心小口小口的餵食,一定要記得邊鼓勵寶寶,當飽飽吃完整碗的時候,我一定會把清空的碗給小寶貝看:「小寶貝你看,你超棒的,你很惜福的把食物都吃光光了耶!明天也要繼續努力唷!加油!」,但如果遇小寶貝吃的不是很好的時候,也要讓寶貝知道他今天的表現如何,要讓他知道不論他吃得好不好,我都很在乎他的感受,我們都覺得這件事情蠻重要的。
5.嬰兒副食品蜜餞:
通常品質、賣相較差的水果,才會被拿來製成蜜餞,而大多蜜餞的製造過程,都是經過高濃度的糖漬,使用65%以上的含糖溶液浸泡,再利用人工色素使外觀看起來色彩飽和,然而經過醃漬過程,水果中的維生素早已流失殆盡,不僅毫無營養,食用過多更導致肥胖、糖份攝取過量。
6.便宜的濃湯:
許多餐廳常標榜「吃到飽」,並附上自助吧,看似划算,但有些餐廳為了節省成本,會使用香料、濃縮高湯取代新鮮食材熬煮的湯品,吃多反而造成身體負擔,有礙健康。
現在很多媽咪的廚藝都不是很好,怕會給寶寶吃的不夠營養好吃,這時候就很適合可以考慮上販售的寶寶粥,像我們家初期準備的副食品就比較偏向泥類,目前已經滿6個月了,最近又開始喜歡比較有顆粒口感的副食品,我喜歡每款都有分成三杯的:飯、肉、菜,因為這樣分開包裝的設計對於剛接觸副食品的寶寶,要先測試過敏和食量又不多的時候,就可以先拆一杯來吃看看,我覺得這樣比較好,現在很多寶寶粥的包裝都非常用心,都會附上詳細的說明跟貼紙,例如:如何食用、加熱方式跟營養介紹等等的,要吃什麼就開什麼,我喜歡每一個都是封膜的,包裝也比較好撕。要如何判別寶寶粥的軟硬度呢?在月齡還小的寶寶,建議試吃軟硬度,將食物放在大人的舌頭上,然後後用力將食物往上顎頂,要能夠把食物壓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