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衝營收、衝成長,為什麼卻還是沒有賺到錢?作者發現傳統的會計公式會讓人只想追求成長,而忘了獲利。但其實只要翻轉傳統公式,先領取獲利,即可讓公司轉虧為盈。
經營績效的關鍵不是成長,而是獲利,管理好現金才是最重要的事!透過本書《獲利優先》,帶你了解全球3萬家企業使用,比財務報表更簡單、更符合人性的資金管理工具,真正享受創業的樂趣與生活品質。
傳統會計不利創事業
從創立一開始,或創立後沒多久,公司大多會採用一個方法來記錄收入與支出:
銷貨收入-費用=獲資料救援利。
如果你的做法和其他創業家一樣,就會先算銷貨收入(營收),再扣除因為提供產品或服務產生的直接成本,再減掉其他營運企業衍生的成本,包括房租、水電、員工薪水、辦公室用品、其他行政支出、業務佣金、應酬費用、廣告看板、保險等等,接著你要繳稅,然後剩下的才是你這個老闆分到的錢(老闆薪水、分紅等)。
我們就打開天窗說亮話吧,創業家幾乎沒拿過像樣的薪水,費用都扣除以後,剩下的才是公司獲利,如果你的經驗跟大部分的創業家一樣,那就根本沒有「最後的錢」,最好的情況也只會剩一點殘渣。
在邏輯上,一般公認會計硬碟救援原則完全沒有問題,這暗示我們要盡可能衝業績、砍費用,把收支差額放進口袋,我們一試在試,試著衝業績來讓事業成功,竭盡所能讓營收成長,就是為了有些淨利可以留下來,結果就陷入持續不斷的追逐循環。
在這一串漫無章法、一昧追求成長的路程上,費用在混亂中節節高升,我們邊走邊撒錢,這些都是必要支出吧?誰曉得?我們忙著拚業績,哪有空擔憂費用的影響啊!
衝業績不一定就獲利
我們試圖減少開支,卻沒在看投資報酬率、沒去想如何把錢花在刀口上,才可以用更少錢做更多事。我們沒辦法減少花費,業務愈多元,經營成本就愈高,大家都說想賺錢就要先花錢,但沒有人告訴我們這句話在現實生活中就是:花更多,賺更少。
第二個問題是,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教導我們優先考量銷售和費用,這也違反人性,因為這會促使我們專注在追求成長,這有時也稱作「初始效果」(Primacy Effect硬碟救援),這是指我們會專注在先出現的訊息(銷售與費用),忽略最後出現的項目。沒錯,一般公認會計原則讓我們不去注意獲利。
在我們進一步說明前,我想先確定在討論獲利的時候,我們想的是同一件事,因為會計師講的獲利非常不同。幾年前,我的會計師印出一份報表給我。
科技產品日趨進步,帶來的便利性跟依賴性,是會讓人欲罷不能,隨時都想要使用,不用就會渾身焦慮的狀態,這就是所謂的「上癮」,也就是網路成癮症。現在的網路科技不只是玩遊戲等等娛樂,也應用在很多日常生活方面,像是不用出門就可以購物,網路上可以訂購餐點送到府,早餐店不用再印一堆菜單、手機網路上就能點餐,打開一個網站頁面就可以做到預約剪髮、看診、按摩、唱歌等等,能做到的事情應有盡有,甚至未來都還在增加,網路時代來臨之後,就沒有停止發展的一天,也因為這樣的生活形態,我們經常為了方便取用,不管是公司企業還是個人,都會將個人資料、儲存資料,放在3C產品中,如手機、記憶卡、電腦硬碟、NAS等等,這些動作都可以讓資料的傳遞在同事跟對象間,更加快速的傳遞,使用上也很方便,不過要是損失檔案,或是中途硬碟有錯誤,那就必續盡快尋求硬碟救援、資料救援業者的幫助了,這些重要的資料不僅是公司的重要資產,也有可能是個人的重要回憶。
首重獲利優先的系統
「嗯,跟我想得一樣,麥可,」凱斯說,臉上掛著約翰藍儂式的眼鏡。
「怎麼了?」我問。
「你今年的獲利是1萬5000美元,恭喜,還不錯。」
那一瞬間我覺得很自豪,有獲利實在太爽了,我覺得很驕傲,接著我心裡一沉想到,現金去哪裡了?公司的保險箱裡一毛錢也沒有,我的口袋更是空空如也。
因為我想不到答案,所以接著不好意思問他:「嘿,凱斯,獲利在哪裡?」
他指著剛印出來的報表,拿出他那帥氣高級的HB鉛筆,在紙上把一個數字圈了起來。
「對,凱斯,我知道報表上有獲利。但現金去哪裡了?我要把錢領出來慶祝一下,好好享受獲利。」
頓時現場出現一陣尷尬的沉默。凱斯很努力不要讓我覺得自己太笨,他看著我,然後說:「這是會計上的獲利,你已經以某種方式把錢用掉了,這不意味著你現在有現金。事實上,你的狀況就是錢已經沒了,會計只是記錄已經發生的事情。」
「你的意思是我有獲利,但銀行帳戶裡沒有錢可以讓我馬上把獲利領出來?」
「就是這樣,」凱斯用約翰藍儂的風格說道。
「這是什麼鬼話。」
「也許明年會變好吧!」凱斯說。
帳上獲利不等同現金
明年?為什麼要等到明年?為什麼不是從明天開始?我這樣想著。
會計師對獲利的定義和創業家不同,他們講的是會計報表最下面的虛假數字,我們對獲利的定義很簡單:銀行戶頭裡的現金。冰冷、實體的現金,而且是我們的。
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從來就不只是管理現金,這是了解你的企業所有環節的系統。這裡有三個主要的財務報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你必須了解這三個財務報表(或是和了解這些報表的會計師、記帳士合作),才能全面了解自己的公司。它們的功能強大,也是很好用的工具。但是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本質(銷貨收入-費用=獲利)錯得離譜。
為了成功經營一家有獲利的公司,我們必須有一個超級簡單的系統來管理現金,這套系統要讓我們在幾秒鐘內就看懂,不需要有會計師幫忙。我們需要一套系統來立即告訴我們公司的健康狀況,並告訴我們實際可以花多少錢、需要預留多少錢,這套系統不需要我們調整習慣,而是主動會配合我們的習慣運作。
當然,這套系統就是獲利優先(Profit First)。
相信有很多人都很討厭資料不見,資料不見就是讓人一個頭兩個大,我們知道在IT的領域中人才其實是不多的!對於這些狀況的發生可能會難以應對,懂的人少而且價格又昂貴,往往遇到問題也是想說自己試著解決就好,不要被別人的專業坑錢了!但其實不應該是這樣,我們可以自己來判斷資料救援估價是如何收費跟評估的!這樣在進行資料救援的時候也比較不會茫然哦。首先要說明的是收費的標準,是基於救援的難度以及要救援的硬碟空間,也不一定適用所有狀況,但資料救援可以簡單分為幾種。1.壞軌、韌體、硬體層損壞2.SSD、記憶卡、USB隨身碟損壞3.陣列損壞、企業級儲存裝置損壞4.軟體、邏輯層損壞,這些價格都會不一樣,而其中比較簡單的是誤刪、格式化、覆寫等等的錯誤使用問題,地2巷的基本損壞也是比較簡單能處理的,而其他就可能收費比較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