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蚊蟲爆增,請謹防登革熱這個曾稱為「斷骨熱」的疾病

台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於台南市區與永康區、仁德區裡8個熱區、288里佈設誘卵桶監測病媒蚊;共3456個誘卵桶於近幾週的監測結果顯示全瓷冠,陽性率(指斑蚊的蟲卵)與蟲卵數逐步攀升,且在四月中旬的第15週陽性率達38.3%,蟲卵數則突破6萬粒,是今年監測的新高點。

誘卵桶指數是指以誘卵桶裡統計的蟲卵陽性率及收集卵數,分析社地區中病媒蚊分佈的廣度與密度。

防疫中心指出,今年迄今為止登革熱的本土病例仍是零,但境外移入有4例,上週平均低溫25℃,高溫則達31℃,正是適合蚊蟲繁殖的溫度。相關單位呼籲民眾多加注意蚊蟲防治。

登革熱是每年夏天政府都會呼籲民眾小心的傳染病,但恐怕多數人仍不曉得登革熱是什麼?

曾被稱為「斷骨熱」的可怕疾病

十八世紀,在那個瘧疾肆虐的時代,熱帶和溫帶亞洲、非洲、北美洲各地也爆發一種新的傳染病,這種傳染病除了會讓人發高燒,全瓷冠還會眼睛疼痛、暈眩、關節疼痛,嚴重者甚至會覺得骨頭痛到像是裂掉般,因而這種傳染病被稱為「斷骨熱」。

非洲的斯瓦西里語稱這種傳染病為Ka-Dinga pepo,意指「突然抽筋」,因為受感染者會有如同邪靈附身般的症狀,後來這傳染病因而稱為Dengue,即登革熱。

登革熱分為4型

一直要到十九世紀,人們才知道登革熱是由蚊子傳播的,而其病原牙齒美白體則要到1940年代,當美國與日本進行太平洋戰爭時才被科學家研究知曉。科學家慢慢掌握到登革熱病毒分為4個型態,這4個型態的病毒會造成3種不同的症狀,最常見的典型症狀是高燒頭痛、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和皮膚長疹子。另一種則是出血性登革熱,患者淋巴腺和血管會嚴重破損,同時牙齦、鼻腔、皮膚表面產生出血狀況,嚴重者還會併發登革休克症候群,有致命性。

全瓷冠相較於複合金屬材質硬度較高,也不會有金屬材質接合處破裂的問題,全瓷冠採全陶瓷設計與人體相容性高,內部無金屬不會導致牙齦過敏發黑等,透光度、色澤與自然真牙相仿,自然又美觀,全瓷冠牙密合度較高,可以有效避免細菌從假牙與真牙間縫隙侵入,釀成牙周病的淺藏危機;雖然全瓷冠材質硬度高,但仍需避免啃咬較硬的食物,如骨頭、冰塊、蟹殼、糖果等,常咬堅硬的食物都可能造成真牙斷裂,何況是全瓷冠假牙。

1981年登革熱大流行時曾造成全球34萬4000人感染,其中158人死亡。1997年爆發的登革熱則造成3000人感染,12人死亡;其間危險的出血登革熱越來越多。

從登革熱中存活下來的人雖然具有免疫力,但對其他型態的登革熱則無,這是登革熱的棘手之處。許多臨床證據還活動假牙顯示,曾感染過某型態的登革熱患者,若再感染另一型登革熱,通常會出現出血性症狀。

小心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

埃及斑蚊是最常見的登革熱病媒蚊,而白線斑蚊則是亞洲較常見的大型病媒蚊。埃及斑蚊的胸部兩側具有一對類似七弦琴的縱線,以及中間一對黃色的縱線,喜歡棲息於室內容器,或是人為造成的積水處;白線斑蚊中胸楯板部位中間有一條白色縱紋,比較喜歡棲息於室外。斑蚊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1-2小時及日落前的2-3小時,此時到戶外活動要多加注意。

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典型登革熱的潛伏期約為3-8天,最長可達14天。病人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5天的這段期間是「可感染期」,此時病毒存在血液中,如果感染者被斑蚊叮咬,該斑蚊也會感染登革熱病毒,病毒在蚊子體內經過8-12天的增殖,可使寄生的斑蚊具有傳染病毒的能力。

全瓷牙冠內層並無金屬成分,取而代之的是多晶體二氧化鋯強化瓷,因此光線的穿透性不受影響,透光性及自然色澤擬真程度均較金屬瓷牙美觀,且沒有金屬異味,不腐蝕、不因冷熱食物的交替而刺激牙髓神經,不會在牙齦周圍形成不自然的灰色痕跡。這些無金屬的特性和極佳的生物相容性,近年來逐漸成為製作牙冠時的第一選擇。因為全瓷冠完全沒有金屬,所以可以讓較多的光線穿透,在視覺上會比一般全瓷冠有較好的透明感,比較不會有『死白』的感覺,因此會比一般瓷牙更像真牙,在齒頸部的牙齦也不會有金屬陰影存在,且沒有金屬異味、不腐蝕、不因冷熱食物的交替而刺激牙髓神經,目前全瓷冠是最美觀、自然、舒適的固定假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