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頭殼newtalk] 中研院今(18)日指出,濫用抗生素會破壞腸道益生菌,進而影響免疫系統的修復功能,使心肌梗塞的死亡機率大幅提高8成;同時,研究團隊也發現,若結合「乳酸益生菌療法」,可望提高心臟受損後的修復功能。
中研院表示,用抗生素清除小鼠腸道細菌後,發現施行心肌梗活動假牙塞模擬手術的小鼠,死亡機率大幅提升,其中多數是死於心臟破裂,經團隊進一步發現,關鍵是因為缺少了腸道細菌的代謝產物「短鏈脂肪酸」。
「短鏈脂肪酸」是腸道細菌行無氧發酵主要的代謝產物,也是維持免疫細胞功能的重要因子,如果體內缺乏短鏈脂肪酸牙周病治療方式,免疫系統的修復作用將受影響,進而提高死於心臟破裂的機率;研究團隊也發現結合目前盛行的乳酸益生菌療法,透過乳酸桿菌有望藉由改變腸道菌相,及其代謝產物的組成,提高心臟牙周病治療受損後的修復功能。
牙周病主要的病因是細菌,由牙齦上牙菌斑與牙齦下的牙結石。所以牙周治療主要就是講牙齦上的染色牙菌斑清潔乾淨,牙齦下的牙結石刮除 整平。建立利於清潔的口腔環境,降低牙周囊袋,避免發炎的再發生。
疾病控制期:
1.口腔衛生教育與牙菌斑控制
2.牙齦下深部清潔及牙根整平去毒手術
3.全口咬合調整
4.牙齒拋光及噴砂清潔
5.化學療法(全口牙周抗生素治療)
6.牙齒去敏感
7.牙齒固定術
8.拆除不良補綴物及臨時假牙之製作
9.蛀牙與根管治療
10.牙周再評估與新治療計畫
中研院說明,濫用非必要、過量抗生素使用會增加心肌梗塞死亡率,而補充有益的益生菌,會增加心臟功能,增強修復能力;未來益生菌可能幫助心肌梗塞的治療,將會持續研究找出更好治療組合。
延伸閱讀:
拒當「肝」苦人!新北提供免費肝癌篩檢
配合生育政策!新北交通局:成人可攜4童搭公車
牙周病在基本治療及病人口腔衛生改善後,往往可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如仍有問題無法改善,便要考慮是否要手術。手術基本上是為了要「看得到、夠得到」以便徹底解決牙周病的病因。手術後牙齦會退縮、牙齒對冷熱較敏感,手術後牙齒的搖動,有時需數個月左右才會恢復。經治療後,因為消炎、消腫,牙肉變得結實,牙齒的地基因而穩固。越嚴重的牙周病,牙肉可能退縮得越多,但這使牙齦變得結實的退縮,是一種復原及健康的表現,遠勝於看起來滿牙縫,但浮腫且會日益惡化的牙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