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今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平均每七人就有一位是六十五歲以上老人,衛福部統計老人人口十大死因,前三名就造成近半老年人的生命。
衛福部統計,老人死因首位是癌症,造成近3萬人死亡,其次是心臟疾病造成1.5萬人死亡,接著是肺炎,死亡數也突破萬人,三者相加就占了所有老人死亡人數45.9%,第四名至第十名依序為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嬰兒副食品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敗血症、事故傷害。
很多人常常會問說寶寶副食品應該要怎麼吃呢?一般來說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液體食物泥,第二階段為半固體副食品,第三階段是固態食物!食材包含了菜、蛋、肉類,不僅營養均衡,還能讓寶寶嘗試多樣化的食物,降低日後對食物過敏的機會。原則上建議四個月時就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因為此時光靠母奶或配方奶粉的攝取,慢寶寶副食品慢趕不上生長的需求(特別是鐵、鋅、蛋白質、維生素方面),有必要開始添加副食品來補充額外的營養素。4個月開始,建議可按副食品時間表這樣給予:穀類(米精、麥精、十倍粥)→蔬菜→水果→豆類→肉類→蛋類,食物質地則是液態(半流質、泥狀、糊狀)→半固態(質地粒子小但仍偏泥糊狀)→固態(塊狀)。另外美國小兒科醫師建議寶寶的第一個副食品是全脂優格,不但好吞嚥也有滿滿的益生菌對寶寶腸胃很好!副食品開始增加到一天兩餐時,早餐吃完後我會將買來的無糖全脂優格先退冰一下再加入水果(藍莓、草莓、蔓越梅等等)一起使用攪拌棒打碎,馬上就變成水果優格了!酸酸甜甜小寶貝都超級喜歡的。
2016年全台約有12.2萬老人死亡,相較於十年前的三大死因,癌症已略降4.5%,但心臟疾病增加25.9%,肺炎則大幅成長72.4%,顯示銀髮族須小心防治慢性病及感染性寶寶粥疾病。
父母本身如果有過敏體質、寶寶更要從四個月大開始吃副食品,一歲之前除了蜂蜜,什麼食物都可以添加,除非吃了會產生過敏症狀,把握少量多樣化。每個孩子體質不同,但大部分的醫師都建議在孩子四到六個月時給予嬰兒副食品,把握黃金時間,最晚不要超過六個月以上。寶貝在出生四個月後通常會發出訊號給爸爸媽媽,這些都是可以代表他可以接受副食品的跡象喔!千萬要記得喔!
1、討厭喝奶
2、按照以往的作息時間喝奶,但總感覺吃不飽,又很快就餓
3、開始對大人食物有興趣、流口水,寶寶一直盯著你的食物看,表示有興趣了
4、給予食物時,身體會向前、嘴巴會張開
5、長牙了
6、控制頭部的能力很不錯、已經可以稍微坐著或是扶著坐著
以下其他兩個觀念給爸爸媽媽參考
1、BLW(Baby Lead Weaning)寶寶主導斷奶 – 不由大人主導餵食,改由孩子自己抓取食物吃。因為是食用食物的原形,所以爸媽需要特別注意要會分辨Choking[噎到]跟Gagging[嗆到]。如果孩子是噎到,那必須盡快施行哈姆立克法排除異物避免窒息。
2、跟著大人吃- 大人吃甚麼孩子就吃甚麼,好處是不須另外準備。但如果是外食為主需要特別注意食物調味(例如鈉含量),避免負擔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