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長者缺牙問題多,全口重建要慎選材質才有保障

近年來,台灣銀髮人口增加,加上政府推動假牙補助政策,安裝全口假牙人口漸攀升。隨著牙科醫材不斷進步,目前全口假牙材質除了傳統樹脂之外,二氧化鋯材質也提供缺牙長者不同的選擇。

牙醫師黃泓傑表示,與傳統樹脂假牙相比,二氧化鋯假牙的優點是生物相容性極佳且不易壞,但製作困難、無法修修改改因此有較高的技術門檻。在美國,二氧化鋯假牙收費並不便宜,而台灣的價格大約只有美國三分之一,對國內缺牙患者而言算是一大福音。

如果遇到病人需要進行全口重建(ALL-on-4),上顎12顆牙齒,通常會建議植4顆牙,再裝上一整排的假牙。但之後若出現問題,就必須將假牙全部拿下來重新修理調整嬰兒副食品,如有斷裂情形,則需要更換整副假牙,費用相當可觀。

黃泓傑分析,傳統假牙的製作,內為金屬骨架,外面多為樹脂材質,萬一咬到硬物,容易斷裂,修補是一大問題。至於二氧化鋯材質,使用的是大面積瓷塊,透過車工精細雕刻,接觸面緊密,製作較為費時。而在技術方面,還同步將植牙角度問題考量在內,因此在印模等加工處理過程中,必須再三透過電腦軟體進行校正,將誤差降至最低,以符合實際的咬合狀況。

很多人常常會問說寶寶副食品應該要怎麼吃呢?一般來說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液體食物泥,第二階段為半固體副食品,第三階段是固態食物!食材包含了菜、蛋、肉類,不僅營養均衡,還能讓寶寶嘗試多樣化的食物,降低日後對食物過敏的機會。原則上建議四個月時就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因為此時光靠母奶或配方奶粉的攝取,慢慢趕不上生長的需求(特別是鐵、鋅、蛋白質、維生素方面),有必要開始添加副食品來補充額外的營養素。4個月開始,建議可按副食品時間表這樣給予:穀類(米精、麥精、十倍粥)→蔬菜→水果→豆類→肉類→蛋類,食物質地則是液態(半流質、泥狀、糊狀)→半固態(質地粒子小但仍偏泥糊狀)→固態(塊狀)。另外美國小兒科醫師建議寶寶的第一個副食品是全脂優格,不但好吞嚥也有滿滿的益生菌對寶寶腸胃很好!副食品開始增加到一天兩餐時,早餐吃完後我會將買來的無糖全脂優格先退冰一下再加入水果(藍莓、草莓、蔓越梅等等)一起使用攪拌棒打碎,馬上就變成水果優格了!酸酸甜甜小寶貝都超級喜歡的。

若是單顆牙齒的製作還算容易,如果是全口牙齒重建,由寶寶粥於流程較為複雜,須先使用3D口掃機,製作時間須花上10至15小時。黃泓傑指出,使用傳統技術,前後回診約4至5次,每次1至2小時;但現在透過電腦輔助,只需1、2次,幾乎可以省去一半的回診次數。至於費用上,如果4顆植牙,其他8顆為樹脂假牙,目前醫學中心平均要價60萬元。相較之下,1顆植牙搭上一體成形的二氧化鋯,費用也差不多是60萬元,但具有不易斷裂、損壞等優點。

黃泓傑提醒,二氧化鋯屬於一體成形,一次就需做足做好,但受限於牙冠材質的硬度及脆度,製作難度較高。因此,民眾必須慎選經驗豐富的牙科醫師,不應把重點放在價格的高低,反而更要重視醫師的專業經驗,如此治療品質才能寶寶副食品得到應有的保障。

寶寶的第一道副食品通常是煮白粥,取上層的米湯,煮白粥的比例是白米:水=1:10,也就是說10公克的白米外加100公克的水,然後用電鍋煮熟,看寶寶吃的狀況漸漸降低水分的比例,一天吃1-2次,約2-3湯匙(30~45公克),可以依據寶貝咀嚼吞嚥的狀況,漸進增加量或濃度。嬰兒副食品一定不能用奶瓶裝,一定要用湯匙餵食,以免有塑化季的疑慮,盡量用矽膠材質的湯匙。食材方面可以選擇白米、綠色蔬菜(菠菜、青江菜、小白菜、莧菜、地瓜葉、高麗菜、花椰菜)、紅蘿蔔、白蘿蔔、五穀根莖類(馬鈴薯、地瓜、南瓜)、水果(香蕉、葡萄、蘋果、水梨、哈蜜瓜、木瓜)。以天然的食材來製作副食品,千萬不要使用罐頭或加工食品喔!每加一種新食材會試5~7天,後來3~5天就會再試一種新的食材。大家可以參考看看,再依自己寶貝的實際情況去調整。由於我們無法確定寶寶會不會對某一樣食材產生過敏反應,所以每次只能加一種新食材,寶寶可以接受,且無過敏反應,就可以嘗試第2種食材~第二種食材無過敏反應了再將這二種食材複合使用。媽咪們要記得寶寶4~6個月這個階段副食品不是主要營養來源,還是要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副食品只是在餐與餐之間少量給予,讓寶寶有味覺的探索並適用ㄋㄟㄋㄟ以外的食物探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