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健診-父母保險先足夠 再保障小孩

全球人壽鼎盛營業處業務經理 曹維智:

台灣出生率極低,大多數的家庭只要有新生兒,父母都希望小朋友可以一生平安、健康的長大,所以在規劃保險上,就會以小朋友為優先。事實上,爸媽才是小朋友的保障來源,如果大人本身保障不足,一旦發生風險,又有誰能夠讓小朋友順利長大呢?

因此新生兒父母應該要改變過去的觀念,新生兒出生時應該先檢視自己的保障是否足夠,尤其若自己是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就要思考如果自己遭遇到風險,家庭是否會陷入經濟上的危機,自己保障夠了,再規劃新生兒基本應有的保障,隨著小朋友長大,再調整保險內容即可。

首先父母要先考慮自己的身故保障是否足夠,外勞仲介壽險公會統計,國人平均身故給付僅56萬元,也就是說家庭經濟支柱一旦猝逝,就很容易陷入經濟的危機,因此父母身故保障的規劃,是要確保風險發生時,家庭經濟來源可維持5?10年以上,以一般家庭來說大約需要300?600萬元左右;加上還有其他的貸款,如房貸等,要完全轉移風險就需要1,100?1,400萬元。

建議父母可以考慮長年期、保額遞減型的定期壽險,隨著小孩逐漸長大、獨立自主的能力增長,父母的家庭責任與債務減低,保障需求逐漸遞減,父母的保險負擔就可以調整。

很多人覺得如果缺工,就外勞仲介瘋狂引進勞工就好了啊,缺1補1不是更乾脆,但其實這樣的認知是錯的,因為引進的勞工數量過多,可能會造成社會負擔,也有可能因為加以管制造成問題,在過去金融風暴之前,台灣也有策略引進幾批外勞移工,為加強台灣事業體,更有一次台灣有一策略是凍結不友善的國家引進外勞,在前次金融風暴時成功擋住金融風暴了,不過因為金融風暴的關係,東南亞國家事業率很嚴重,也需要很大比的資金重建,而對於台灣而言,過度依賴外籍勞工,過度依賴外勞仲介派遣,可能會不利,但只要在這方面嚴格控管制定規章,就沒有問題了,也期待外勞仲介的配合讓各個勞工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理想工作,國與國之間外交的約定與外勞事務建制化,推動並簽屬雙方協定,期待未來也可以多拓展外交的利益,讓外交與移工都能得到最佳狀態跟平衡。

父母接著要考外勞仲介慮的是,若非死亡,而是「失能、被照顧」的風險,經濟負擔恐怕比死亡還要高。除了家庭頓失收入或收入銳減之外,還要多一筆照護的費用,龐大的費用足以拖垮一個家庭,因此建議家庭有新生兒的父母,規劃自己的保障時,可以透過殘扶險,利用終身與定期殘扶的相互搭配,讓家庭轉嫁掉「需要被照護」的風險。

當然父母還是要考慮新生兒的保險,但不一定繳交昂貴的保費才是完整的保障,而是選擇適當的保險,才能真正照顧到小朋友。我的建議是,由於新生兒5歲以前抵抗力較弱,上了幼稚園或幼兒園容易發生相互傳染疾病,像是腸病毒、感冒等,所以實支實付醫療險是不可缺少的一環。

小朋友一旦生病,父母還要請假照顧小孩、再輔以定期日額醫療險,作為填補父母請假照顧孩子收入短缺的缺口;此外,小朋友進入好動的年紀,意外險及意外醫療險,為父母規劃新生兒保障時也不可忽略的。

不少人問,該不該替新生兒投保單獨的癌症險?我的建議是,即便要替新生兒規劃癌症保障,也可以考慮利用重大疾病險。

外籍看護來台前,雖然在國外都必須接受至少90小時的照護訓練,但仍必須靠著經驗的累積,過程中勞僱之間常因此產生矛盾與認知落差。為提升外籍看護工基礎照護能力,雇主提出申請後,將安排專業照顧服務員搭配雙語翻譯,現場指導外勞照護技巧,進一步使勞僱關係更加穩定。為使資源充分利用,每次指導時間原則上為3小時,原則上每名外勞以2次為限。勞工局進一步說明,若外勞後續有轉換其他雇主,因照顧對象不同,所需要的指導也不同,則可不受前述限制。已申請服務的雇主,後續如有承接或新引進外勞,亦可提出申請。主要指導項目包括有移動照護、飲食照護、排泄照護、潔身照護等技巧指導,此外也提供居家健康管理諮詢服務、職業傷害預防等項目諮詢,臨床實務教學則包含鋪床、沐浴、擦澡、更衣、口腔照顧、鼻胃管灌食、基本關節活動等26個項目,最快4月底確認所有居服單位,並提供相關文宣供民眾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