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分來了,怎麼樣也擋不了!一名網友長期餵養流浪貓,沒想到一隻母浪貓在生完孩子之後,竟強行將孩子叼進網友屋內入住,一家五口嬰兒副食品直接安定下來。
母貓主動欽點了「鏟屎官」,這舉動讓飼主認為是老天爺的定案,決心將寶寶粥母貓一家五口都收編了,自從收編後,每每回到家,看到牠們煩惱都消失了,飼主希望大家都可以「領養代替寶寶副食品購買,強迫中獎碼沒麥」,給浪浪一個溫暖的家。
萬一寶貝在食用寶寶副食品的時候真的發生大過敏,比如說全身發紅、大範圍蕁麻疹,嘔吐好幾次,或者腹瀉有血絲等等,可以跟醫師討論,通常兇手都是「牛奶、雞蛋、黃豆、海鮮、堅果、小麥」這六種食物其一。如果是吃太大量,可以先暫停兩週,兩週後再吃一口看看。如果吃一口也大失敗,只好先放棄此食物,等寶寶一歲以後再說。但爸爸媽媽真的不用太害怕發生過敏症狀時,抓不到引起過敏的食物元兇。在一般情形下,這樣的少量多樣化飲食,就算有不適應,也只會發生輕微的症狀,比如說少許皮膚疹子、輕微的肛門周圍小紅疹等等,這些情形都不需要太在意,畢竟下次吃到同樣食物,又是幾天以後了。如果症狀越來越改善,表示耐受性慢慢在建立,如果過敏越演越烈,也只好放棄,等寶寶一歲以後再說。假如給寶寶連續好幾天吃同樣的食物,容易讓腸胃道免疫系統無法負荷,進而誘發過敏反應。以前在門診,就聽到很多媽媽詢問,孩子只是吃米糊兩三天就過敏,接著試每一種食物都是吃三天後過敏,害她心中充滿了挫敗感,不知道要怎麼繼續吃。其實,如果少量多樣化,一天只吃個一兩口,搭配其他食材也是少量的吃,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了。以免疫學的概念而言,少量多樣化的免疫訓練,也是母乳寶寶不容易過敏的原因之一,因為「媽媽吃甚麼,母乳中就有甚麼,而且少量而多樣化」。
我是36週生就生下雙胞胎寶貝,所以醫生建議我5個月後再給寶寶開始吃嬰兒副食品,一般寶寶手冊上都有寫4個月-6個月可以開始嘗試副食品,所以請媽咪們要根據自己寶寶的狀況或者詢問醫生來決定甚麼時候開始吃。至於什麼時候開葷,我是7個月才讓寶寶開始吃肉,同樣的請根據自己寶寶的狀況或者詢問醫生來決定甚麼時候開始吃。我分享的每道食譜有主食類、各式蔬果,掌握住少量多樣化、隨時變化與調整食材的原則,我算是蠻敢讓寶寶嘗試食材的媽媽,因為少量多樣化,隨時變化或調整食材、讓寶寶嘗試,多方攝取各種營養,我想這樣或多或少能夠讓寶寶多一點健康,多一點抵抗力吧!開葷後,就會搭配肉類。只要是寶寶吃過的,我就會列入舊朋友名單,我去超市或傳統市場,買到什麼才就做什麼樣的冰磚料理,沒有說一定要買到什麼食材不可,當舊朋友名單一多就會看起來好像很多的樣子,其實都是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有辦法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