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揭罹患關鍵,大腸癌率世界第一!

大腸癌寶寶副食品是十大癌症之首,在台灣發生率極高,每一年都有約1.5萬人被確診罹患大腸,因此不得不重視,《奕起聊健康》也找來和信醫院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陳建志,除了深入解析大腸癌,也要告訴大家寶寶粥究竟罹患大腸癌的原因有哪些,又該如何預防。

若是有潛在危險因子,一定要定期追蹤檢查,「大腸癌早期沒有症狀,但如果定期追蹤,有病便很容易發現,早期發現的治癒效果達到9成以上」,而除了身體檢查,陳醫師強調「有一說大腸癌是可以被預防的癌症」,因為大腸癌的成因有8成以上是良性息肉花7年時間演變成的惡性腫瘤,因此每3到5年定時照大腸鏡,只要看到息肉就割除,原則上就沒有得到大腸癌的機會。

對於寶寶副食品的順序,建議可從液體半流質(糊狀)半固體(泥狀) 條狀 固體(塊、碎狀)。 配合嬰兒消化系統的進展,從液狀的果汁、菜汁開始,進展到糊狀的穀類(如米糊),泥狀的果泥,再慢慢給予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肉泥),適應後,可慢慢給予固體食物(如碎麵條)。 非常不建議副食品加調味料,但可花心思讓副食品的顏色鮮豔一點。例如:白粥中加入紅蘿蔔跟波菜,不只營養均衡且能激起寶寶的食慾。食材添加順序:穀類 水果 蔬菜 豆類 肉類 蛋類。一般來說,四~六個月只能添加米類食品和蔬果類,麥粉則六~八個月左右再添加。寶寶七個月後可提供富含蛋白質的肉、蛋黃、豆類等。讓寶寶從肉汁(湯)開始嘗試肉的味道,可用雞骨加蔬菜一起熬成高湯,再用高湯來煮副食品。易過敏的蛋白質(如帶殼海鮮、貝類、蛋白)、 水果(如柑橘類、奇異果、草莓)、堅果(如花生)及巧克力則最好滿一歲以後再添加。特別注意穀類方面,建議先給寶寶吃過米精再試麥精,因為米粉比麥粉更不會引起過敏。

不過照大腸鏡是很辛苦的,大家日常生活中也能預防,包括注意均衡飲食,也嬰兒副食品不要讓自己處在壓力很大的環境中,因為若是壓力大,免疫能力也會受到影響,「免疫能力是癌症重要的保護因子」,另外足夠運動、保持適度體重都是很重要的。

想要製做嬰兒副食品最省錢的方法就是要選擇台灣的當季食材,主要是因為盛產期便宜,當季出產更新鮮,比較不需要使用設備儲存,可以減少過多額外的運送,減少二氧化碳產生,降低碳足跡。以下整理一些常見的當季食材給爸爸媽媽做參考,可以做為準備副食品食材的參考方向。
一、蔬菜類
四季:玉米
春季:洋蔥、番茄、紅蘿蔔、芹菜、菠菜、春筍、甜豆、豌豆。
夏季:冬瓜、絲瓜、鳳梨、小黃瓜、青椒、苦瓜、玉米筍、筊白筍。
秋季:芋頭、蓮藕、青江菜、南瓜、芥蘭菜、花椰菜
夏季:馬鈴薯、白蘿蔔、高麗菜
二、水果類
四季:香蕉
春季:桶柑、小番茄、枇杷、蓮霧
夏季:火龍果、百香果、鳳梨、桃子、西瓜、梨子、酪梨
秋季:柚子、文旦、酪梨、蘋果
冬季:木瓜、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