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護心靠「這4招」防心肌梗塞、中風發作

第一波冷氣團至,各地氣溫明顯下降,北台灣的民眾更是有寶寶粥感!溫度驟降不僅出門要多加件外套,更要留意的是心血管健康!而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年長長輩,務必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天冷時血管急速收縮,導致血壓飆高、急性中風、心肌梗塞,甚至發病猝死。

若家中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上了年紀的長者,哪些該注意的事呢?據報導,醫師提醒,當天氣一有變動,只要溫差大,就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切記這4大保養方法,就能降低急性發病威脅!

第1招:末梢部位保暖

天冷保暖很重要,包括手腳、鼻子、耳朵等都是要加強保暖的重點,衣著採取洋蔥式穿法,就能減少氣溫驟降,對心臟還有血壓的影響。

第2招:運動採漸進方式

早上7到 9點,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的高峰期,加上天冷時身體比較僵硬,突然大量運動會導致頭暈,運動前需先熱身,在運動過程中,若有任何不舒服,例如心痛、胸悶的症狀,都要立即停止運動。

我會讓寶寶穿較不易髒的衣服來進食,這樣家長較可自由的讓寶寶探索食物世界,也不會因為弄髒衣服而生氣。當寶寶願意接受寶寶副食品時,爸比媽咪別忘了用甜美的音調給寶寶適當的鼓勵與讚美喔!一開始建議由低濃度的米湯、果汁開始,一天只要一~二口。此時寶寶的主要營養來源仍是母乳或配方奶,媽咪不需擔心寶寶因為副食品吃的不足而營養不足。同一種食物先少量給予(約一匙),觀察寶寶有無出現「過敏反應」,再逐漸增加濃度及量。在經過一週對這項食物適應後,才可以繼續餵食或添加新的食物。一歲以前盡量挑較不會引起過敏反應的食材,例如:白米、南瓜、蘋果、波菜等。當寶寶不舒服或打預防針時,暫時先不要添加新的副食品。這邊要提醒爸比媽咪將食物裝在碗(杯)內,用湯匙餵食,而不是將副食品裝入奶瓶讓寶寶吸允。若寶寶進展到七個月後,可以給較硬的食物讓寶寶拿著吃,例如:磨牙餅、塊狀水果、土司條等。如此既可以訓練寶寶手部握的動作,也可增加進食的趣味性,切記照顧者一定要在一旁看著,以免寶寶噎著。

第3招:飲食要注意

把握少鹽、少糖、少油的原則,多攝取纖維質的飲食,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些人會在天冷時喝點酒取暖,但酒精會讓血管擴張,反而會加速身體熱量的流失。

第4招:作寶寶副食品息正常為首要

作息正常是健康之本!而除了生活作息,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定期服藥、量血壓,千萬別因為天氣回暖就冒然停藥。注意保暖、飲食及用藥方式,就能在寒流來襲時做好自我保養。

而醫師也提醒,若天冷時若出現,如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嬰兒副食品暈等,應立即送醫接受診治。

一般我會推薦寶寶在六個月左右就可以開始吃副食品,但如果有食安疑慮的媽咪們可能會想自己製作,但是食譜不僅有點複雜,還要花很多時間去熬煮,所以現在市面上就有很多寶寶粥,種類繁多,大小品牌都有,那我們應該如何挑選,我們可以利用以下這些小技巧來選購一款安全又適合你家寶寶口味的寶寶粥。首先我們在選擇寶寶粥的時候要注意成分、包裝型態、調味、安全標準跟口感條件,根據不同的月齡和使用場所,選購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我們可以先看看寶寶粥的不同包裝方式,像我們平常帶寶寶外出如果要另外帶一個容易很不方便,還難找到地方清洗,所以外出我會選擇用塑膠瓶或罐頭裝的寶寶粥,食用起來會比較方便,有些罐裝寶寶粥裏面會附一次性的湯匙,媽咪們不用再費心準備餐具,不需要清洗使用過的湯匙,真的會方便很多。